主页 > imtoken钱包怎么充值usdt > “刘东民刘鹏辉”区块链金融应用

“刘东民刘鹏辉”区块链金融应用

imtoken钱包怎么充值usdt 2023-09-12 05:09:07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具有显着的技术优势,但也面临两大挑战:“不可能三角”问题和对现有金融机构的潜在影响。 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票据和债券市场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重要应用场景。

有人说未来会出现三个世界,现实世界、互联网世界和区块链世​​界。 从目前来看,这个判断似乎有些夸张,因为目前大部分区块链应用场景要么存在技术瓶颈,要么实际应用价值有限。 但是,区块链的发展空间绝对是巨大的。 区块链作为后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底层信息技术,构建了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的价值互联网。 它在传统的中心化中介机制之外创造了一种新的信任机制,可能对经济和社会系统的运行、政府管理乃至全球治理产生更大的影响。 其中,区块链在金融系统中的应用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区块链较为可靠和有价值的应用场景之一。

一、区块链应用在金融领域的技术优势

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开源编程、点对点高效传输和隐私保护能力,高度契合金融对安全性、可追溯性、交易便利性和匿名性的迫切需求。 这使得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体现出显着的技术优势。

金融行业需要应对大规模的价值流通,极度厌恶风险。 因此,它对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交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都有刚性要求。 目前,中心化中介系统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通过控制交易双方的个人信息、资产信息、交易记录,通过中介机构为交易提供保障,实现安全需求。 然而,中心化中介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首先,中心-边缘结构的金融体系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固有脆弱性问题。 一旦中心化机构受到攻击(包括网络攻击和物理攻击),整个金融体系就可能崩溃。 现代金融体系对中心化中介模式的普遍依赖造成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其次,中心化中介无法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知情人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篡改、隐瞒信息等方式获取不法利益。 中心化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和道德风险大大增加了金融监管成本,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

区块链技术通过其在信息记录方式上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的中心化中介思维,为建立更加安全、可信、高效、有弹性的分布式金融体系提供了重要契机。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得任何单一金融节点不具备垄断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心化金融体系固有的脆弱性。 金融账户信息在价值流通过程中不再由单一中介审核,而是由多个账户审核记录,价值流通记录不会被篡改。 虽然区块链平台在建立账户时需要足够的隐私信息作为身份验证,但由于市场上存在多个审核者,因此大大减少了建立信任机制所需的账户信息。 因此比特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借助加密算法,区块链可以保证金融交易过程中的匿名性,避免隐私泄露。 区块链技术通过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规范了价值信息生成的格式和所需条件,保证了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区块链技术本身是开源的,因此仍然可以采用中心化的规则制定过程。 也就是说,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程度是可调的。 在很多情况下,通过建立“有中心制定规则,无中心运行系统”的区块链系统,可以保证规则的可调整性和监管的灵活性。 可操作性。

2.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面临的挑战

比特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_应用添加比特币支付接口_3m金融互动平台和比特币

尽管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具有显着优势,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可以归结为两大挑战:“不可能三角”及其对现有金融机构的潜在影响。

1.“不可能三角”问题

区块链技术在打破原有中心化运作模式的同时,也面临去中心化、高效、低耗、安全无法同时实现的“不可能三角”。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区块链分论坛上指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安全、可靠、稳定; 适用于涉及多方的高频交易。 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大部分应用既满足安全性又满足去中心化,但无法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

比特币作为区块链技术的初期应用,是低效率、高消耗的典型代表。 比特币通过“算力证明PoW”等共识机制,以及“51%”有效账户记录和所有交易审计的硬性要求,确保了完全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 然而,交易能耗过高和交易处理效率是比特币无法回避的问题。 区块链高度去中心化的技术特性,决定了比特币的交易时间很难低于10分钟,无法满足金融系统高频交易的需求。 根据Digiconomist 2018年3月31日公布的数据,一笔比特币交易的平均用电量为892KWh,相当于一个标准美国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 比特币巨大的电力消耗仍在增长。 Digiconomist 估计,比特币的耗电量正以每年约 160% 的速度增长。 单从耗电量来看,比特币的发展可能会遇到能源瓶颈。

为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提高效率和降低能耗,金融体系在大规模应用区块链技术时需要在去中心化方面做出妥协。 与公链不同,联盟链中只有少数账户需要存储交易记录区块,无需使用庞大的资源进行交易验证; 同时,通过使用“拜占庭容错系统”等共识算法,联盟链可以有效避免个人账户记录错误对整个系统造成风险。 目前,数字货币中的瑞波币和区块链技术在政府企业试运行中的应用都选择了联盟链的方式。 但是目前还没有联盟链能够达到比特币的体量来验证其大规模运行的可靠性。

2. 对现有金融机构的潜在影响

应用添加比特币支付接口_比特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_3m金融互动平台和比特币

现有的全球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中心化的金融中介机构,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等。 区块链技术淘汰了传统的中心化中介,这可能对目前的中心化金融中介产生巨大冲击。 例如,如果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和使用法定数字货币,居民和法人将能够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进行直接业务联系,从而脱离商业银行提供的存贷款业务。银行。 区块链技术在证券、保险等行业的应用,也可能取代金融中介的主要服务,对现有金融中介造成重大冲击。 这些金融中介机构几乎参与了当前所有的金融活动,拥有大量的资金和信息,为大量的专业人才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岗位。 如果区块链的应用导致大量金融服务在短时间内从现有金融机构中转移出去,将造成巨大的风险——不能适应变化的机构将倒闭,大量专业人士将离职。失去工作。 这是无法接受的。

因此,政府在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时,必须考虑到区块链技术对中心化机构的替代效应。 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帮助其逐步从中心化中介机构向分布式服务机构转变; 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各种区块链金融应用的去中心化程度进行审慎设计,建立“去中心化阶梯体系”,具有“单中心-多中心-无中心”的多层次金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

三、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重要应用场景

考虑到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所面临的技术优势和挑战,结合我国推进金融改革开放的背景,本文分析了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票据结算三种应用场景。债券市场。

1. 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是目前区块链技术最重要、最广为人知的应用领域。 世界上存在的大多数数字货币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创建的。 “中本聪”在其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中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数字货币。 作为自由货币理论的实践,第一代区块链技术创造比特币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一种完全去中心化的私有数字货币。

3m金融互动平台和比特币_应用添加比特币支付接口_比特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但是,去中心化的私有数字货币并不能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缺乏供给调节机制、缺乏发行人背书、缺乏政府大力支持。

私人数字货币既没有实物资产的支撑,也没有供给调节机制,必然导致其价格出现较大的波动,从而无法成为可大规模使用的货币。 以比特币为例。 OKCoin交易平台数据显示,比特币在2017年12月17日最高触及20312美元,2018年2月6日见底6667美元,跌幅常在5%左右。 价格的大幅波动使得比特币无法承担货币的价值存储功能。 即使未来有私人数字货币加入供给调控机制比特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由于其缺乏与央行媲美的权威数据,其供给调控的风险也很大。

私人数字货币发行平台不能为其发行的货币提供信用背书,无助于保障数字货币的价格稳定和流通能力。 仅仅依靠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信用机制,无法支撑私有数字货币成为真正的价值尺度。 即使一些市场机构愿意为私人数字货币提供信用担保,这些背书机构的经济规模和信用能力也无法支持私人数字货币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使用。

私人数字货币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强有力的政府支持。 前两个缺点,从根本上说,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才能解决。 信用货币本质上是一种合约。 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保证契约的有效执行,唯有政府(如法律制度)的强制力才能为契约的普遍有效执行提供根本保障。 因此,只有以政府信用为后盾的法定货币,才能成为大规模使用的货币。 在数字货币领域也是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的央行都在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并将私人数字货币视为一种风险资产。

世界各国纷纷将本国的法定数字货币提上议事日程。 早在2016年,加拿大就与多家银行合作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元数字货币CAD-Coin。 俄罗斯宣布将于2019年推出国家法定数字货币CryptoRuble,日本计划于2020年推出国家通用数字货币“J-Coin”,新加坡法定数字货币项目“Ubin”也在稳步推进,央行英国还授权伦敦大学学院开发加密货币RSCoin。 除上述国家外,瑞典、波兰、阿联酋、伊朗、土耳其等国家也在开发法定数字货币。 我国也在积极发展法定数字货币。

各国之所以青睐法定数字货币,是因为法定数字货币与传统法定货币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指出,法定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相比具有三大优势:交易流通成本低、周转效率高,有利于调节货币总量,可以实现高效准确的资金流向跟踪。

比特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_应用添加比特币支付接口_3m金融互动平台和比特币

尽管存在技术优势,但法定数字货币,尤其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法定数字货币,短期内不太可能在全球广泛出现并大规模流通。 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大多数国家对法定数字货币的需求不是很迫切。 除委内瑞拉等极少数国家外,目前大多数国家的货币流通系统运行正常,在能耗和高频交易效率方面均优于区块链数字货币。 二是技术进步存在不确定性。 区块链技术本身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有了智能合约、侧链技术等技术革新,而区块链技术和量子计算机以外的加密技术的未来发展也非常不确定。 区块链技术下法定数字货币的大规模发行存在技术风险。 第三,区块链技术还不能满足法定数字货币的所有要求。 例如,法定数字货币需要一种“松耦合账户”机制来满足流通效率和可控匿名性。 解决问题的技术创新。

目前,各国央行正处于对法定数字货币技术平台选择的认真研究阶段。 英国央行在2017年9月表示,虽然区块链技术可以为法定数字货币带来诸多好处,但区块链技术并不是必须的。 欧洲央行指出,完善现有支付结算系统可能满足高效率、低消耗和资金流向追踪的需求,区块链技术并非唯一选择。 中钞区块链研究所所长张一峰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目前还不能确定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一定会采用区块链技术。 因此可以推测,未来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很可能是一种局部试点模式,可能会出现基于非区块链技术的法定数字货币。

2. 跨境支付

本文认为跨境支付是区块链(以及类区块链去中心化技术)最具价值的金融应用场景。 与使用法定数字货币相比,全球跨境支付体系的改革存在着强烈的现实需求。 而且,重塑基于先进金融科技的跨境支付体系,完全可以独立于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广应用之外进行。 在传统的主权信用货币体系中,建立高效、低成本、灵活普惠的跨境支付体系,将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做出重大贡献。

现有的跨境支付系统以SWIFT(环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和CHIPS(纽约清算所银行间支付系统)为核心系统。 SWIFT 位于布鲁塞尔,是跨境金融信息传输服务的全球领导者和标准制定者。 已建成覆盖200多个国家(地区)、连接11000多家金融机构的金融通信网络。 SWIFT董事会25名独立董事中只有4名来自新兴经济体,执行委员会成员均来自欧美国家。 CHIPS位于纽约,承担全球95%的跨境美元结算。 由于缺乏竞争,以SWIFT和CHIPS为支撑的全球跨境支付系统存在服务不透明、价格高、耗时长等问题。 而且,这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高度中心化的跨境支付体系,并不能真正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基于加密算法和共识机制的区块链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显着降低成本。 据世界银行研究,区块链技术可将跨境交易时间从传统的3-5天缩短至1天以内,同时交易手续费也大幅下降,从7.2%降至不到1 %。 此外,区块记录技术和去中心化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跨境支付系统高度中心化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加入该体系的国家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所有服务都是透明的。

比特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_应用添加比特币支付接口_3m金融互动平台和比特币

在现有的区块链技术平台中,不乏专注于私人跨境支付的先行者。 Ripple 是一个以跨境支付为目标而创建的开放式支付网络。 可实现任意币种点对点跨境支付,交易秒级完成。 内部确认,成本几乎为零。 但由于缺乏政府强有力的信用背书,民间跨境支付网络仍存在风险,难以在国际上大规模推广。 未来主流的跨境支付网络仍然需要政府的参与。

建立由政府主导、基于区块链技术(或类区块链去中心化技术)的新型跨境支付系统有三种方式:双边、区域和全球。 对我国而言,双边和区域跨境体系建设最为可行。 在双边层面,中国可推动中俄、中日、中韩双边跨境支付合作。 中国还可以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在区域层面,中国可以利用“东盟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兰江-湄公河合作”、“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等区域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相关合作。 在全球层面,中国可以在G20平台上提出由IMF推动建立新的全球跨境支付网络。 目前,以比特币为中介货币建立的私人跨境支付系统已经比较成熟。 借鉴这一经验,IMF完全可以让SDR成为一种中介数字货币,通过区块链(或类区块链)技术建立适度的借记支付体系。 集中式全球跨境支付系统。 所谓“适度分权”,就是在这个体系中,G20是跨境支付的规则制定中心(G20是典型的“多中心”),IMF是监管中心(单中心) ),但跨境支付 边境支付系统的日常运作是点对点的“无中心”模式。 这一以数字SDR为基础的全球跨境支付体系,不仅提供高效、低成本、透明、平等、普惠的跨境支付服务,而且使SDR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是实现国际化的重大突破。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改革。

3. 票据和债券市场

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属性使其在票据、债券等债权资产的发行和交易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票据市场500万元以下小额票据占比逐年上升,其中中小企业票据占多数。 由于票据处理业务流程复杂、成本高,金融机构对小额票据贴现的积极性较低,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动。 此外,还存在空壳公司发行虚假商业汇票、票据市场“多卖一票”等风险事件。 造成此类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参与者不法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利。 将区块链技术引入票据市场,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以满足小额票据市场需求的同时,区块链的验证机制可以有效避免“一票多卖”的风险事件,也可以通过《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避免因个体错误导致的系统风险和损失。

2016年,我国纸币区块链技术研究院启动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平台项目,其成果“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制作系统”于2018年1月在上海票据交易所成功上线运行。 同年3月,深圳市区块链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也发布了“票链”产品,针对“三小票”,即小企业、小金额、小银行票据,为小额贷款提供融资服务。 , 中小额票据。

随着区块链在票据市场应用的顺利推进,与票据高度相似的债券市场未来将成为区块链技术在我国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 事实上,在票据市场尝试区块链技术之前,我国已有企业已经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引入了区块链技术。 单一区块链技术支持的 ABS。 国际上,2017年10月,俄罗斯电信公司Megafon在国内金融市场发行了俄罗斯第一支基于区块链的债券,发行总额为5亿卢布。 整个发行过程高效、低成本。 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庞大、对外开放程度高,国际交易量不断增加。 区块链技术在跨境交易中的显着优势和我国票据市场的成功经验,可充分应用于我国境内外各类债券的发行和交易。 这将对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开放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主任、副研究员刘东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研究助理刘鹏辉。文章已发表于《财经》,略有修改。)